运用具体“数字”分析经济道理
河北 刘宝团
一.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主要观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有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题例:假如1把斧子=2只羊这个等式成立。运动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 1把斧子和2只羊之所以需要交换,是因为( )
A. 两者都有使用价值
B. 两者都有某种共同的自然属性
C. 两者的使用价值不同
D. 两者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解析:商品是通过交换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人要的。斧子和羊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交换双方各自的需要,这是商品需要交换的原因。答案为C。
2. 1把斧子和2只羊之所以能够相交换,是因为( )
A. 两者都有价值
B. 两者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C. 两者的使用价值相同
D. 两者拥有等量的价值
解析:在“1把斧子=2只羊”这个等式中,1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2只羊表现出来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它们之所以能够相交换,是因为1把斧子与2只羊二者凝结了等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拥有等量的价值。C说法错误,A、B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答案为D。
二.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主要观点: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题例:假设原来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现在社会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较原来提高了一倍,而某制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则该企业生产一双皮鞋含有的价值量是()
A. 1小时 B. 2小时 C. 4小时 D. 6小时
解析: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现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减少一倍,商品价值量也相应地减少一倍,所以现在一双皮鞋含有的价值应为1小时。某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答案为A。
三. 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主要观点: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即:待销售的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前两个因素构成商品价格总额。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货币的流通次数,就是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
题例:假定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一定时期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纸币的发行量适中。若随后纸币的发行量过大,使1元纸币相当于以前纸币的0.5元,这时发行的纸币是()
A. 500亿元 B. 1000亿元 C. 2000亿元 D. 4000亿元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000亿元/4次=500亿元。若纸币的发行过多,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1元纸币的购买力下降了一倍,说明纸币的发行增加了一倍,即1000亿元。答案为B。
四.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要观点: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交换中获利就较多,反之则较少,甚至亏本。这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
题例:假如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售出后收入16元,某一服装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他仍用8小时生产服装。则该生产者()
①在8小时内可生产两件服装,产品总量增加一倍
②每件服装内所包含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每件服装的价值量不变,但服装的价值总量增加,在出售后可收入32元
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获得额外收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分析此类试题首先要弄清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还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导致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单位商品价值量发生变化,而价值总量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导致的是个别劳动时间发生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而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发生变化。本题“某一服装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据此分析答案为C。
五. 股票价格的计算
主要观点: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股东凭借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称作股息。股票的价格是变化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为预期股息与银行利息率的比例关系。
题例:小张于2003年9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5000股,每股票面金额10元,预期每年可以获得6%的股息,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年利息率为5%,如果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一年后小张购买的5000股股票的价格是()
A. 5万元 B. 6万元 C. 3万元 D. 6千元
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5000股股票一年的股票价格为: 元。
答案为B。
六. 企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观点: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它一般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用“所费”与“所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表明经营效果是“盈利”或“亏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题例:下面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一项是()
A. 某企业去年投资100万元获利10万元,今年增加投资200万元,获利15万元。
B. 某企业精简职工干部占全厂职工总数的10%,而利润水平与去年持平。
C. 某企业减员15%,利润降低5%。
D. 某企业规模不变,获利增加20%。
解析:企业投资100万元获利10万元,假定经济效益不变,投资200万元,应获利20万元,而只获得15万元,说明经济效益下降。答案为A。
七. 人民币外汇汇率
主要观点: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外汇汇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人民币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人民币外汇汇率跌落。
题例: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我国人民币外汇牌价2002年1月1日为100欧元=714.5元人民币,1月10日为100欧元=714.8元人民币。这表明我国的()
A. 外汇汇率跌落,本国货币值升高,外币贬值
B.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欧元贬值
C. 外汇汇率升高,本国货币贬值,外汇升值
D. 外汇汇率跌落,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解析:2002年1月10日与1月1日比较起来,100单位外币兑换了较多的人民币,这说明了我国的人民币外汇汇率略有升高,外汇相对升值。答案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