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制度》:(2001年8月修订)
为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形成,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使学生家长更多更主动地关心学生在校表现,特制共育制度。
一、对部分屡犯错误,经教育不改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学校请家长来校共议教育途径,学校和家长签订《家、校共育协议书》。
二、“协议书”中明确家庭、学校双方应承担的教育任务、要求及限制措施。
三、所签“协议书”应由家长和学校双方各持一份,以便对照检查实施情况及效果。
四、 学校可定期邀请家长访校,教师亦要采取多种形式与家长广泛接触,做到互通情报。
《流动学籍制度》:(2001年4月修订)
为了加强学籍管理,切实发挥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教育效应,学校打破了学籍上的铁饭碗,实行在读生和试读生之间双向流动制度。
一、正读生和试读生
1、 正读生,即获得正式学籍的学生。
2、 试读生,即没有获得正式学籍或虽获得正式学籍,但因某种原因被注销学籍的学生。
二、正读生和试读生的形成。
1、 正读生
(1) 高一正式录取者;
(2) 试读生试读期满,经考察批准恢复学籍者。
2、 试读生
(1)高一入学时,属于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计划外招生(赞助生、照顾生);
(2)从外校转入或借读的学生;
(3) 虽正式录取取得学籍,但在各学期末考试成绩低下且学习态度不端正者或道德品质不好者,按50﹪左右比例确定(以下为智育试读生)
(4) 受学校严重警告以上处分,连续受学校两次警告处分者(此种情况为德育试读生)。
三、 试读时间
1、 智育试读生,试读期为一学期。每学期期末考试清理一次,审查一次,公布一次。
2、 德育试读生,试读期为一年,从转为试读生之日起计算。
四、 流动方式
1、 智育试读生,由班主任老师协同任课老师根据考试成绩及平时表现提名,报教导处审核,主管校长批准。于下学期开学初校会上公布转为正读生或试读生名单。
2、德育试读生,经民主测评、班主任提议、政教处直接提名,主管校长批准。在校会上公布转为德育试读生。
五、 试读生的管理
1、 智育试读生和德育试读生分别由教导处和政教处管理,两处要建立试读生档案,完善各项手续,如试读生登记表、试读合同、转正申请审批表,家长通知书等。
2、 学生一旦转为试读生,即通知家长,并与家长签署试读合同。
3、 学生试读期间,不得评选综合性模范。
4、 智育试读生,若连续两个学期不能转为正读生,或劝其退学,或转为借读生,按规定缴纳借读费。
5、 德育试读生,试读期间若有严重违纪或连续违纪现象,则随时令其退学;试读期满,若不能转为正读生,可延长试读期半年(一学期),到期仍不能转正,则令其退学。
6、 不论智育试读,还是德育试读,若到毕业前夕仍不能转为正读生,则不准毕业,按肄业处理,不得在校内报名参加升学考试。
《弹性毕业制度》:(2001年4月修订)
“弹性毕业制度”就是根据学生完成学业状况和品德修养程度,对学生的学业在时间上分期控制,在结业形式上分批处理的富有伸缩性、灵活性又不乏严肃性的学籍管理制度。它是相对传统的毕业制度而言的,它与传统的毕业制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毕业时间的伸缩控制和结业类别的不同度定两个方面。具体含义有以下四层次:
一是按期毕业。本阶段全部课程结束并通过毕业会考,取得合格成绩后,首先由本人提出毕业申请,然后班级、学校有关部门对学生的德、体、美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最后由学校毕业资格审定小组准予90﹪左右的同学按期毕业,并张榜公布。
二是暂缓毕业。对按期毕业以外的学生,缓期毕业。对他们经过从毕业会考到升学考试前近两个月时间考察,根据其品行及学业进步情况,在准予50﹪以上的同学第二批毕业,并张榜公布。
三是暂不毕业。第二批仍未获得毕业的学生,只发肄业证,学校对其仍从思想品德和在社会上的工作、劳动等实际表现进行为期一年的继续教育和跟踪考察。期满由本人向学校提出换证毕业申请,由所在单位对其作出鉴定,由学校考核批准后换发毕业证书。
四是不予毕业。经校外考察期满,仍不够毕业条件者,则决定终止校外考察,不予毕业。
《违纪生教导班制度》:(2001年10月修订)
一、 组织者:德教处
二、班主任及教师:
由德教处出一名教师任班主优秀教师为本班辅导教师。
三、 违纪生教导班教育对象
1、 违反《中学生守则》、违反《学生管理制度》情节较重,学校给予处分的学生。
2、 经常违纪、趣味低下,需进一步帮助教育的学生。
3、 在班级表现较差,由班主任推出的双差生。
四、对违纪生集中教育的必要性
1、 教育内容全面规范,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
2、 营造严纲氛围,建立积极引导、正面教育环境。
3、 实施集中教育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对错误的认识。
4、 这是一种寓个别教育于集体教育之中的一种特殊教育,能最大程度地控制其畸形发展,有利于向上思想的形成。
五、 对违纪生所实施教育内容
1、 包括德育教育、纪律教育、规范化教育在内的品德教育。
2、 对学生进行学习重要性教育。
3、 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教育。
4、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
六、 教育原则
1、 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德育大纲》为准则,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2、 以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为主,避免单纯纪律教育。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提高其道德水准。
七、教育时间
利用学生自习时间,配合学校阶段教育,视违纪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时间。
八、 教育应达到的效果
1、 使违纪生对自己的违纪行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 增强了违纪生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
3、 使双差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树立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习热情。
4、 由学校命题,涉及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笔试测验应过关。
九、 建立违纪生档案
1、 违纪生名单及违纪现象;
2、 违纪生对错误认识 3、 违纪生在班内期间思想汇报;
4、 违纪生思想提高过程;
5、 违纪生班内测评成绩;
6、 违纪生对学校处分撤消的申请;
7、 学校对违纪生处理意见。
《宽城一中关于加强年轻教师培养的意见》(1999年10月制定)
为了加强我校年轻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业务建设,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教书育人的中坚力量。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对年轻教师培养指导教师的领导。此项工作要纳入学校主要议事日程,校长亲自挂帅,教导处一名主任主管,要有计划、安排和措施。
二、每位年轻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业务提高的计划和安排,一式两份教导处备查。
三、所有年轻教师必须在校内同学科教师内拜师一名,从备课、讲课、辅导、作业设计及批改、课外活动、班级管理等方面随时跟班向指导老师学习。每学期每人至少听指导老师或其他教师课20节。
四、指导老师每学期至少指导年轻教师备课5次,指导课堂教学10次(听课节数可以抵顶考评制度中规定的听课任务数),并作好指导记录。
五、每学年由教导处组织一次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出教学新秀,由学校颁发证书,并举行“教学新秀”课堂教学观摩课。
六、每学期召开一次年轻教师思想汇报会和一次教学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每位年轻教师必须在会上提交书面汇报或经验材料各1份。
七、教导处要不定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年轻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以适当形式与年轻教师交换意见,及时改进。
八、对新毕业的见习教师转正前,要由教研组长负责对其教学的几方面进行检查评定,组织资料(包括一章或一单元的教案,500字钢笔书法,50字毛笔书法,1份思想及业务总结,小组评议表)由组长和指导教师签署是否转正的意见后,学校才能填表上报。
九、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年轻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十、学校领导分工负责,按包年级的安排负责管理指导所包年级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把他们作为听课、评课的重点检查、指导对象。凡领导听课,尽可能邀他们同听、同评,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十一、学校领导对年轻教师要全面关心,经常过问,既关心思想进步,又指导业务提高,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宽城一中关于指导教师培养指导年轻教师的意见》(1999年10月制定)
为了使我校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扎实稳妥,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现就指导教师的资格认定,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教师的基本条件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的,可作为指导教师:
1、中教一级以上职的称教师;
2、各学科的教研组长;
3、教龄十年以上且学历达标的教师;
二、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
1、指导年轻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加强对他们的师德教育,定期反馈学生对年轻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意见,并及时与被指导教师交换。
2、指导年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帮助年轻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活动。
(1)指导年轻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被指导教师的教学计划必须经指导教师审批签字后,方能上报教导处。
(2)指导年轻教师备课。尤其是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指导教师必须与被指导教师一起研究,指导年轻教师写出教案,经其审定并签字后,被指导教师方能上课。指导教师每学期至少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五节次。
(3)指导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学期指导教师至少指导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十次,并做好指导记录。
(4)指导年轻教师的作业留批。指导教师每月必须指导、检查一次被指导教师的作业留批情况。
(5)指导年轻教师编制习题、试卷。被指导教师所编制的其中期末试卷必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方能刻印使用
4、指导年轻教师师的教研活动:
指导教师要帮助年轻教师选完教研课题,指导他们“教改”、教研的实践,培养帮助他们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学术论文,并负责向教导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术机构推荐。
5、指导教师每学年必须向教导处推荐一节被指导教师的校级公开课。
6、被指导教师是见习教师的,见习期满转正时,指导教师要对其教育教学水平作出客观的总体评价,并写成文字材料,作为见习教师是否可以转正的重要依据,被指导教师教龄满五年后,由指导教师对教育教学、教研能力作出客观的总体评价,写成简要材料,经教导处审核后记入被指导教师的业务档案。
三、指导教师工作的管理:
1、凡被指导教师在校内同学科内选中的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教导处审核即给予承认,并以学校名义颁发聘书。
2、指导教师根据被指导教师的实际情况,通过与被指导教师共同商量,以学期为单位制定出指导计划,一式三份,上报教导处一份,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各一份。
3、指导教师要将平时指导工作逐一记录,并请指导教师签字,学期末教导处统一检查,并记入指导教师业务档案。每学期教导处组织一次被指导教师座谈会,了解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
4、每学年学校组织一次指导教师经验交流会,每名指导教师必须在会上作书面发言。学校评出优秀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5、凡被指导教师评为校级教学新秀或在县、地、省等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受到奖励时,学校对其指导教师也给予一定奖励。
《2001—2005年教育研究规划》(2001年3月制定)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本规划。
一、研究方向
1、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2、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的研究;
3、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4、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5、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
二、工作目标
1、在已承担省级研究课题和省、市级子课题的基础上,在争取独立承担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
2、每学年各各教研组要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有专业论文发表;
3、鼓励各教研组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
三、保障措施
1、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2、建立激励机制,把教育教育科研成果及论文列入教师业务考评;
3、学校努力为全体教师提供研究所需的相关资料;
4、学校开通教育网,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方便。
《宽城一中关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2002年5月制定)
为了响应“教师要做学习的表率”的号召,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全体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做如下规定:
1、学校大力度支持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并提供学习所需的时间和地点;
2、学校提倡个人独立学习与集体集中学习相结合,规定全体教师必须100%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个人必须保障继续教育学习的效果;
3、学校将视实际情况为全体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宽城一中关于教师进修研究生学历的规定》(2002年5月制定)
为了提高我校教工队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学校实施研究生培养计划。
1、资格要求:爱岗敬业、实绩突出;
2、审批程度:本人申请,校委会审核、批准;
3、培养目标:学校视财力等实际情况,每年选派2~4名教工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学习,到2010年力争实现30%的教工具备研究生学历;
4、财力支持:学校负责支付参加学习者所需的学费(以结业证为准),其它费用自理;
5、双方约定: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实现培养目的,学校与学习者约定,凡参加研究生进修学习的教工,必须以合同书的形式保证在取得研究生学习结业证书起十年内不提出调动申请(保证在校工作至少十年以上)。
《宽城一中关于教师学历达标进修的规定》(1999年10月制定)
一、凡在校教师,按学历要求不达标者,必须在有进修机会的前提下,力争4年内通过业余进修达标。
二、凡属学校批准,国家承认学历的、教育系统举办的、与本人业务对口的学历进修,学校从经济上给以支持。
1、标准:大专毕业,每人补助200元;本科毕业,每人补助300元(原每年报销一次往返旅费办法同时废止)。
2、支付办法:一律毕业后,持毕业证到学校填表,经审批后领取。中途退学或未毕业的不予补助。(注:现在在籍学习,已按原办法报销往返旅费的,从补助总额中扣除实际报销数,按余额领取。)
三、在籍进行学历达标进修人员外出学习,须持面授或考试通知书到主管处请假,履行批准手续后,方可离校学习。学习期间不计事假,不影响考勤,不影响全勤奖。但一般情况下,只按通知规定的面授或考试时间批假,不多批假。若本人确需多请假,则按事假履行手续,按考勤制度执行。
四、进修人员要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业务进修的关系,以本职工作为主,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科学利用时间,保证进修课程的按时完成,预期毕业。
《宽城一中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2002年5月制定)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鼓励全体教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制定本制度。
1、物质奖励
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学校分别奖励人民币500、400、300元。
获省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学校分别奖励人民币300、200、100元。
获市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学校分别奖励人民币100、80、50元。
2、考评奖励:获国家、省级、市级科研成果的教工,在享受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将获得相应的考评奖励分(参见校内考评办法)
3、其它:
教工个人或教研组在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课题时,学校将承担相应的立项评审费,支援部分必要的研究资料,并在研究成果通过验收后参照论文奖励办法奖励考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