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学校要闻 | 党团风采 | 德育天地 | 招考信息 | 教学科研 | 名师风采 | 一中骄子 | 班级风采 | 美术高考 | 法制天地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0/3/18 8:45:11  点击 3202 次

  •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长江教育研究院


更多期刊:点此访问


 



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


作者: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刘宝团


字体:



  在教育领域中,文化一词已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诉求。
  教师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被学校大多数教师认同和信守的职业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教师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文化重点强调的是教师的精神文化。教师文化反映着学校教师的基本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综合体现了学校的传统习惯和办学模式,对学校教师的行为具有约束和激励作用,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因。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文化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教师的种种教育教学决策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师文化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的一些中小学校教师素质存在着较大问题,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学校的办学根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校教师文化缺失。不少学校没有形成自己先进的教师文化,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发展。

  从教师本身看,在当前的教育人事制度下,我国农村的教师队伍整体上说还远不是一支理想的队伍,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由于受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只是停留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层面上,甚至连起码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在教学上只是敷衍了事,对教育教学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更谈不上什么事业心了。一些学校的教师思想状况不稳定,面对教师的职业和生活产生了种种困惑和无奈,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对职业的倦怠。不少教师慢慢失去了开始从教时的那种激情,而每天的工作只是按部就班,被动地劳作,或者在表面上维持教师职业稳定性的同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与教师职业无关的工作中去。

  从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看,领导缺乏对教师文化的重视、理解和认同。目前,我国农村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一些管理制度,有的还相当完备,当然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教师的。必须承认,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也是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有了制度,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文化。并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既要靠科学严格的制度管理,也要靠和谐、先进的文化滋养。否则在僵化、死板的制度框架下只能是束缚教师智慧和能力的发挥。而这一点从我国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来看,并没有认识到,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是因为这种片面追求硬性的制度化管理,而忽视和淡化人性化的文化管理,使得一些学校缺乏自己的办学特色,缺乏先进教师文化的引领作用。领导和教师缺乏对集体先进的主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就不能真正激活全体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热情。

  从社会的一些影响因素看,不少社会上的文化思潮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的中小学校教师相对于城市的中小学校教师而言,应该说接触的社会面相对较窄,思想上相对不是很活跃。但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下,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思想也并不是一潭死水,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开放。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没有先进教师文化的引领,社会上的一些非先进的文化现象就会侵入,并占领教师阵地。而事实上,在我国目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中之所以存在着不少与教师身份不协调的现象,如教师不上班去做小买卖,上班时间打麻将、玩扑克,课余时间向学生兜售商品,用上班时间去做家务或去干农活等。这些现象当然和学校的管理及规章制度有关,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学校教师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当教师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之后,在失落之余,又得不到良好的精神食粮,而如果教师从内心里缺少了对教师职业的起码认同,他的行为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由于目前我国不少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缺失,进而抑制了教师修养、教师智慧、教师品质的提升,制约了教师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其次,有利于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面临较大的困难。由于多数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因而他们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不可能像发达地区那样频繁采用物质刺激的办法,没有物质的激励,又没有精神的引领,教师的发展受到影响,学校的发展自然面临困难。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师为本的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充分发挥教师文化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在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这应该是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再次,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主体上看,学校文化(校园文化)主要有两大类: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在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中,教师文化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学生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素质发展是学生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各种素质,当然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而推动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我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学校的发展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学校在社会上又会形成广泛的示范作用,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与社会上的每一个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由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社会赋予教师为人师表的特殊要求所决定的。教师作为社会特殊一员,良好的人文素养会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学校发展的不和谐,教师发展的不和谐,也可能会使整体社会发展不和谐。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和谐发展,进而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农村的社会文明、先进文化和道德建设。

  

  三、探索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立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

  

  1 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物质待遇,提高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认同。

  教师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的教师连最基本的工资有时也难以保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不热心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不尽职尽责,甚至抵触教师工作,脱离教师工作岗位等现象。所以,在国家财力和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真正地适当改善一下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物质待遇,这有利于稳定中小学校的教师队伍,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乐教勤业的职业情操,从而为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平台。

  教师大多数是心智和心理都比较成熟的人,他们有较丰富的知识,也有较强的自律要求,期望自己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该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时常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和幸福感,关注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建立起激发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激励机制。作为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在尽可能改善教师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地搭建起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个人发展的平台,让教师们在成长与发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师文化活动,如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课堂比武、才艺展示、体育竞赛等活动,也可让教师撰写成长日记、建立教师自我成长档案等。实际上,如果让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作终身的事业去热爱、去追求,那么教师的工作学习就不仅是一种职业行为,更是获得幸福的必需。

  

  3 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又是教师精神文化提升的基本保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合格的专业文化知识,不能胜任起码教学工作的教师会具有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的高尚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随着我国中小学推行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新的教材教法,一些农村的中小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而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又越来越高,这使得教师的各种压力越来越重。通过完善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机制,如开展全体教师基本素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多种培训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外来因素与内在因素的重组与重构。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 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目标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文化发展思路和措施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农村人口众多,各地区情况不同,各地区的学校不同,同一地区的学校也有差异。在教师文化建设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和学校的一些做法,但不可照搬照抄。教师文化不是装饰品,不是搞个样子给人看的,而是要通过教师文化建设真正使本校教师形成良好的群体人格、激励教师不断上进、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形成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集体。学校管理中只有具体的教师,没有抽象的教师,要承认教师的差异性、学校的差异性,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学校的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和细致地了解和掌握本校教师文化思想方面的基本情况,依据本校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提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标准和方法等,并且要引导本校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师文化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教师文化建设,才会真正取得实效。否则就可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5 正确处理好学校教师制度建设和教师文化建没的关系

  需要明确的是,学校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这里强调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教师的制度建设。对于农村的中小学校来说,建立起适宜操作和管理的校本教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制度的规范作用,防止制度建设及其落实的缺位,这个底线绝不能放松。事实上,如果没有纪律、制度的约束,教师就会降低自我要求,禁不住诱惑,沾染上一些不良风气。而如果那样的话,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过去我们重视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往往侧重的是学校的硬件(显性的)文化建设,而忽视学校的软件(隐性的)文化建设。关注的角度往往是学生如何发展,学生如何成长,而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教师的成长,忽视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发展是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也就不会有学校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教师文化建设,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这是我们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层次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课题。从我国目前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尤为迫切。  


1 [2]












 

录入:lbt [共 45 篇]   

 ·上一条:宽城一中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3-18)
 ·下一条: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8-17)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地址:河北省宽城县  邮编:067600  Email: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861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270200002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4-772823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kcyz6633140@163.com
大宁县| 应用必备| 竹北市| 开远市| 盐山县| 鹤壁市| 尼勒克县| 克拉玛依市| 平潭县|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