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一中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办法
(讨论稿)
导言:导学案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学习而编写的指导方案。它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重要渠道,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载体。导学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导学案能给学生提供自学指导。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导学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今的信息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追求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所遵循的宗旨之一,也是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学习才是学校教育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寻。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并编写和使用好导学案,这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导学案的质量是第一位的
“导学案”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为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避免或减少浪费,就必须努力确保“导学案”的质量。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难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在导学案的制作上,不能简单地设置些习题或参考资料,而必须是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以及教法确定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导学案的优化设计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试题要精选才能达到精练。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的导学案要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不论是任何学科都要绝对避免单纯让学生去抄教材,单纯让学生去抄教辅的现象。要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围绕学习目标,以“问题”为主干精心设计。
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每节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引领,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要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逐一呈现。必须注意思考怎样设计问题,问题要能不断地启发学生。问题不应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合作探究部分的设计,要探究重点、难点,设计有层次的质量较高的问题。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逐步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自主发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导学性原则。导学案应发挥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要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而实用。学案设计应重在创设情境引入(想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会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学会)上狠下功夫。
3.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而,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性上升。
4.创新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彰显个体风格,具有创新性。鼓励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出新的、更加实用、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学情和教情的导学案模式来。
三、导学案的制作和编写步骤
充分发挥学科组长的统领作用,各学科备课组长最好在学期初就做好教学计划、进度及学案编写安排。备课组长要提前一周做好下一周的备课内容和人员、时间的安排。年级部定期向学生调研学案的编写质量。
第一步,主备人自备。主备人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原始导学案,即个案。备课组以周为单位进行备课工作安排。根据教学进度表,要求每个任课教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认真分析研究,抓住教学的关键点。主备课人员至少提前一周准备好下周导学案个案(粗线条式),主要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和选择相关习题,为集中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步,集体集中备课。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编写学案是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也是集体教研要完成最基本任务。学校每周给学科教师安排一天时间进行集体教研,集中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审稿,这一天教师要编制出下一周学生用的全部课时学案。主备教师至少在集体备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初稿(电子稿)发给全体备课组成员(或先交给备课组长由其下发)。集体集中备课时,备课组在小组长的主导下,先由主备教师陈述自己的导学案(个案)的设计意图和思路,每位教师分别对主备人编写的相应章节的学案初稿进行研讨,逐一分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讨论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上交备课组长审核,再由备课组长交给分管领导审批,再由主备教师将审核后的“导学案”制成正式文本交文印室印刷。每个学生一份,至少正式上课前1—2天发给学生(最起码保证教师收上来批改后的导学案能在正式上课前再发给学生)。
第三步,个人复备。课前,教师在定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进行补充或删减,每个班的导学案要求可以不一样,内容可以有所变动。在导学案(定案)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在正式上课前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再一次修改,形成自己个性化导学案,这也基本上是任课教师自己上课时最终使用的学案(这时教师手中的导学案和学生手里的导学案可能有了较大的区别)。当然,在课堂教学实际活动中,学生课中和课后的知识生成以及需要改变的预设问题,都需要教师对导学案进行再修改再设计。其实对教师而言,“导学案”永远都不应僵化,不应教条,而必须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地复备。因为课堂总是活生生的,是灵活多变的,而导学案则是相对固定的。 四、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基本格式)要求
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主要是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和应达到的要求。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不能虚化、泛化,而应具体化、明确化,要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教学让学生能够达到或实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什么样的具体提高。学习目标的设置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知识链接。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或重点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复习好相关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主要是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达到巩固旧知,导入新知的目的。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形式和手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法指导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如:提示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形式等。
4、学习内容(自学和合作学习)。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尽可能使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若干小的环节或小的模块,没有统一固定的格式。
5、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单元或章节的整体知识结构,同时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通过学习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6、巩固检测。检测题的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10分钟(包括重点讲解时间)左右的题量为宜。试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试题难度要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一些选做题,让优生得到充分的训练。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应试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注意:导学案格式一定要规范。一般要有案头部分,包括题目、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使用时间、学生班级等。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学科特点灵活把握,切忌教条。编写导学案必须一课时一案,内容不能简单的习题化;要着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五、导学案的使用(形成“定案”后)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案”。
(1)导学案形成定案后,教师必须在正式上课前1-2天发给学生和备课组的各位教师。教师需于正式上课前收集上来(可根据情况收全部或收部分),并于正式上课前批改完毕且及时发给学生,做好批改记录,各个题目分别选取好、尤其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必须明确,典型案例可复印备份,作为课堂剖析的主要依据。这一过程主要是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教师依据学生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
(3)教师依据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和学生课堂上自学的情况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4)教师依据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学生课堂上自学情况和学生合作交流情况,组织好学生的展示和质疑,集中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和重点问题。
(5)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年级部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同时,年级部将导学案作为重点教学常规内容定期检查,导学案可以替代教案。教学督导处将导学案作为对年级部考核和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
强调:教师在处理和使用导学案时应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导学案使用完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
2、对学生的要求:
(1)依据“导学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预习)。所有学生必须尽可能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本内容,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或在课堂上进行质疑。
(2)依据“导学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展示和质疑。学生对教师批改后的导学案进行再做、再分析、再讨论,分析错误的原因,得出正确的答案。对于通过再做、再分析、再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质疑。
(3)依据“导学案”完成巩固训练的习题,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理解。同时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重点内容的笔记,还可以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心得),以备以后复习时使用。
(4)准备一支红笔和一支黑笔。黑笔在自学导学案时使用,红笔在课堂上对导学案的改动处使用。准备纠错本,把每一个导学案易错题抄写下来,并及时理解,巩固。准备保存导学案的夹子或袋子
总之,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应主要发挥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师生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二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四是通过完成导学案,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能力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导学案的评价(仅供参考)
导学案的检查和评价由年级部统一制定标准和组织实施。学校科研处只对导学案的评价提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1)导学案是否真正发挥了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引领作用,是否具有“导学、导思、导练”作用。
(2)导学案的问题是否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是否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
(3)“导学案”的设计是否有诸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达标检测”等基本项目或若干项目,导学案的格式是否规范。
(4)教师是否将学习所用的学习方法具体化,不能简单表述为“探究法”、“研讨法”等学习方法。
(5)教师是否将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链接,启迪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教师是否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检验课堂预设目标的成效,课堂巩固训练是否有效,是否有针对性。
(7)“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是否符合学校对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程序的要求。
(8)“导学案”的设计是否“一课一案”。
(9)教师是否在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正式上课前是否收回导学案并进行了全批全改或部分批改。
(10)教师是否在检查和批改完成学生导学案后,上课按照新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最后依据导学案和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交流、展示、质疑综合进行教学。
(11)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导学案的容量是否适当,习题是否精选,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