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一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办法
(讨论稿)
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要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有效地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 一)关于学习小组划分和建设的建议。
1、岗位设置
每个学习小组设学习小组长1名,每学科设组长1名。学习小组长由班主任和学习小组推选产生。学习小组长和科任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自我要求,每科确定一名学科组长(可兼任)。通过不同岗位的设置,力争做到在学习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学习小组长的标准及主要职责: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品行,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本小组的日常学习、纪律、思想等各方面的管理;负责监督本小组各科导学案的预习安排,负责本小组导小案的收集和下发;在课堂上,组织和安排好本组课堂上的预习、展示及信息反馈;做到每节课课后有本小组的课堂学习、纪律、思想等方面的记录,并对小组成员的课堂展示表现进行量化,每天向班长汇总一次小组学习情况。
学科组长的确定及主要职责:每小组的学科组长没有固定标准,可由本学科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也可由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担任。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好本学科的课下和课上学习,协助学习小组长组织好本学科的讨论、质疑、展示和交流等,协助学习小组长及时做好本学科导学案的收集和发放工作。 2、分组办法。
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学习小组由班主任牵头,学生参与进行分组,分组要考虑小组成员间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小组间总体上成绩均衡,小组内做到优中差搭配,男女搭配。让优生帮差生、带中生、中生带差生,小组成员相对固定。
一般来说中,学习小组可5—8人。6人组、8人组两两面对面而坐,2人为一小组,讨论可以更为充分和热烈。人数较多时采用7人组、8人组,人数较少时采用5人组、6人组。根据我校情况,一个班60人左右,建议以7—8人为一组;50人左右,建议以5—6人为一组。
组内的座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组间的座位也可以每一周或两周或每月移动一次,循环、对调或交叉均可。
(二) 学习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要求 1、自主学习的要求: (1)课前由学习小组长或学科组长做好导学案的收集和发放工作,组织好本组学生自学教材、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工作,组织好对导学案的预习和完成、帮差工作。若需要可组织组员间的讨论和交流。 (2)课堂上教师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组织好学生的自学,要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调动作用。学习小组长要发挥好对小组学习的引领作用,积极带头并帮助本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对小组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作记号等待小组合作交流时解决。 2、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成员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通常首先是小组内部各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在自主学习时的结论或存在的疑惑;然后,小组成员讨论、探究,最后得出小组的结论。
(3)小组合作探究应该建立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基础之上,没有自学就不要交流,否则就是浪费。个别课堂因知识较容易,也不需要合作讨论。 (4)学生需要讨论或探究的问题是通过自学仍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在巡视中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易错易混的问题。 (5)小组合作探究时,老师是管理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注学生的“集中度”、“学习度”,要调控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小组讨论能顺利进行,避免浪费时间;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秩序混乱时,教师应及时干预与纠正。
(6)合作交流中,学习小组长和学科组长要充分发挥好示范和组织作用,要在自主学习和教师提示的基础上确定出本组有针对性的讨论主题和内容,组织并协调好本组全体成员的讨论方向和调动起本组全体成员的讨论热情。协助教师做好本组讨论,有效完成和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做好本组讨论结论的归纳和整理,明确未能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展示和质疑做好充分的准备。 3、展示和质疑环节的要求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各小组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各小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比较突出、比较重要的问题(包括在批改导学案过程中发现的),并把它们作为学生展示和启发学生进行质疑的重要素材和依据。
(2)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问题的答案,负责同一任务的小组可以互相补充,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质疑甚至争论。负责点评的小组或同学对小组的答案或提出的质疑进行点评。尽量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较多的展示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3)对于那些突出的且各组均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在全班进行讨论探究,发挥大家的聪明智慧。不论是在小组展示和质疑及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既组织好,又要做必要的引导点拨,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结论。这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质疑、析疑、解疑、答疑的过程。 (4)最后,教师可做必要的小结或点评。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答案,明确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可对各组或某些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依据是各组各项活动的真实情况和某些同学在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三)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学习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评价这一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个人评价、教师评价与师生共同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补、互促;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学习方法、参与水平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1)个人评价: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合作意识、展示和质疑等方面的表现做一个中肯的评价,可采用填表或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
(2)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导学案完成情况、合作探究、展示质疑、训练小结等环节的表现而进行的口头或书面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对某些学生或某些小组的表现进行的以鼓励为主的个别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的过程性评价;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更高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激励性评价;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在学习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进行一些提示、引导和评价,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和合作学习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的导向性评价等。
(3)师生共同评价(班级评价):年级部或班级可以制定学习小组量化评比标准,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习小组长和全体同学共同进行综合评价,每周或每月评比一次(可填表),每学期进行汇总,最终根据各小组成员平时的过程表现和成绩情况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并将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对学习小组长和成员的奖励方法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采用口头表扬,鼓励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或给一些小的物质奖励等。通过奖励,激励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中思维、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加强,不当的行为得以纠正,自主意识得到增强,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说明:各年级、各班级学习小组的具体评价办法可由各年级部、各班级根据本年级和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构成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请参照本办法组织实施。每学期各年级请把本年级学习小组实施的具体办法和实际实施情况报学校科研处备案。 |